?
服務||Yahoo!奇摩
if(window.xzq_d==null)window.xzq_d=new Object(); window.xzq_d['59OHNMorwyo-']='(as$12ohgr8qf,aid$59OHNMorwyo-,bi$18596561,cr$339809061,ct$25,at$HR)';
知識+
教育學習
如何做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摩羯座 眼皮跳 諾羅病毒 東阿阿膠 善變星座
主題天涼泡湯趣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 > 宗教> 佛教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蓮花為什麼常代表佛教?
發問者:
charile( 初學者 1 級)
發問時間:
2005-01-21 14:56:19
解決時間:
2005-01-23 12:29:31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9評論:0意見:5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58%
共有 66 人評價
******蓮花為什麼常作為佛教的代表?
最佳解答
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紫娃娃( 實習生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2 14:38:08
[ 檢舉 ]
蓮花,無疑地,是大乘佛教的象徵。諸佛、菩薩或坐或
立於蓮花之上,這是每一個大乘佛教的信徒,所熟悉的景象
。本文試圖以蓮花為例,來考察大乘佛教對於蓮花信仰的起
源及流變,並進而探討在這些起源和流變的背後相關的大乘
思想。而在本文的最後一節,筆者將集中注意力於中國禪宗
的蓮華信仰。
一、印度早期佛教對於花朵的看法
在還沒有進入有關蓮花的主題之前,讓我們先從全面性
的觀點,考察印度佛教對於花朵的看法。
許多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史的讀者,都知道﹕「空」、「
阿賴耶」等概念和思想,在印度的早期佛教和中、後期佛教
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岐見。同樣的,美麗芬芳的花朵,在不
同的佛教學派之間,也存在著大異其趣的看法。對於花朵,
早期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大約採取排斥的態度﹔相反地
,較後成立的大乘佛教,則採取寬容甚至讚賞的態度。
印度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對於花朵大約採取否定、
排斥的態度﹔有關這點,可以從下面幾個事實看出來﹕
首先,在有關沙彌(尼)的戒律-《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受沙彌十戒文》當中,告訴我們﹕預備出家的僧尼----沙彌
和沙彌尼,必須遵守「十戒」﹔它們是﹕(1)離殺生﹔(2)離
不與取﹔(3)離非梵行﹔(4)離妄語﹔(5)離飲酒﹔(6)離坐臥
高廣大床﹔(7)離著香花、瓔珞、香油塗身﹔(8)離作唱伎樂
故往觀聽﹔(9)離受畜金銀錢寶﹔(10)離非時食。(註1)其中
,第七戒說到,預備出家的沙彌(尼),不可以用香花、瓔珞
等飾品,裝飾自己的身體。
事實上,在早期的佛教當中,不但出家人(包括預備出
家的沙彌和沙彌尼)必須嚴守﹕不以香花或瓔珞等裝飾品,
來美化自己身體的戒律﹔而且,無心出家,卻希望經歷一下
出家生活的在家居士----「白衣」,也可以「從今至明旦」
(一日一夜),受沙彌十戒當中的前八戒,其中當然包括第七
戒----「不著香華、瓔珞、香油塗身」(註2)。
其次,一些被視為大乘佛教初興、批判小乘佛教(指部
派佛教)甚烈,因此可以視為小乘佛教過渡到大乘佛教的初
期大乘經典,例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維摩詰所說經》
,儘管最終的立場,採取了讚嘆香花的態度,但卻也保留了
早期佛教對於香花的排斥看法。《維摩詰所說經(卷中)‧觀
眾生品》當中,有名的「天女散花」故事,即是最好的例子
。故事中,有一位沒有名字的天女,從半空中撒下香花,結
果,「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不
但如此,甚至「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而當天女
向代表小乘佛教立場的舍利弗,追問「何故(拂)去華(朵)﹖
」的時候,舍利弗則回答說﹕「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
(註3)「此華不如法」這
句經文,代表了早期佛教的基本立場﹔而在《維摩經》中,
則忠實地保留了這一立場。我人雖然不知道天女所散下的,
到底是什麼花﹖但可以再次肯定的是﹕早期的印度佛教,確
實對香花採取否定、排斥的態度。
早期印度佛教之所以把花朵飾身,視為應該戒除的事情
之一,理由是﹕為了防止「憍逸」之心的產生。部派佛教的
重要代表作品之一-《阿毘達磨俱舍論》卷14,在說明上面
的八戒時,曾說﹕八戒所要戒除的前面四種行為----殺、盜
、淫、妄,是「性罪」(行為的本性即是罪惡)﹔因此,這四
種行為在本質(「性」)上就是應該戒除的罪惡行為。其次的
第 (5)-「離飲酒」戒,雖然飲酒本身並不是罪惡,但是它
卻是「生放逸處」,因此成為一戒。也就是說,在飲酒的情
況下,容易助成觸犯前面的四種「性戒」,因此,「離飲酒
」成了八戒之一。而最後的三戒----「離坐臥高廣大床」乃
至「離非時食」,則稱為「禁約支」,意思是﹕坐臥高廣大
床乃至非時食等三種行為,固然不是罪惡的行為,但如果不
戒除這三種行為,「便不能離性罪、失念、憍逸過失,」。
因此,這三戒是約束自己身心,使自己身心不致失念、憍逸
,以致觸犯四種「性罪」的禁戒。這是這三戒稱為「禁約支
」的原因。就以戒除香花等飾品為例來說,《俱舍論》作了
這樣的解釋﹕「謂離塗飾、香鬘……以能隨順厭離心故。」
又說﹕「若受用種種香鬘……心便憍舉,尋即毀戒。由遠離
彼故,心便離憍。」(註4)
從這些解釋,可以看出部派佛教排斥香花的真正原因﹕
香花並不是本性罪惡的物品﹔但是,香花卻容易引生「憍逸
」乃至「毀戒」的結果,所以成為禁止之物。香花並不是本
性罪惡,也許這正是後來的大乘佛教,之所以對香花採取寬
容甚至讚賞態度的原因吧﹗
二、印度大乘佛教對於花朵的看法
儘管早期的印度佛教,對於香花採取否定、排斥的看法
,《維摩經》等大乘經典的最終立場,畢竟採取了完全不同
的看法。中國古代,《維摩經》被視為「抑揚教」的代表經
典,這意味著它是一部壓抑、批判小乘佛教,卻褒揚、讚嘆
大乘佛教的經典(註5)。因此,對於香花,《維摩經》採取
了大乘佛教的立場﹕當天女聽到舍利弗拂去身上花朵的理由
之後,天女說﹕「勿謂此花為不如法﹗」換句話說,從大乘
佛教的立場來看,身上佩戴香花並沒有觸犯戒律。為什麼呢
﹖《維摩經》繼續說﹕「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
﹗」經文的意思是﹕香花是中性的物品----「無所分別」,
無所謂善或惡。既然是中性而無善、惡之分,那麼,把它佩
戴在身上,怎麼可能犯戒呢﹖因此,有善、惡分別的是我們
自己,而不是香花﹔應該戒的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心,而不是
香花(註6)。這樣看來,前文《俱舍論》所說----為了防止
憍逸、毀戒而不准佩戴香花等飾品,這種禁止的理由並不充
足。
事實上,大乘佛教不但對花朵採取寬容甚至讚賞的態度
,而且,對於部派佛教所禁止的瓔珞等珍貴的飾品,也採取
相同的態度。《妙法蓮華經(卷7)‧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曾說﹕「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
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
…即時,觀世音菩薩……受其瓔珞……。」(註7)既然價值
百千兩金的寶珠和瓔珞,都是由無盡意菩薩的頸子上拿下來
的,而觀世音菩薩也接受了這些寶珠和瓔珞,那麼,《十誦
羯磨比丘要用‧受沙彌十戒文》第七戒所說的「盡壽離著香
華、瓔珞、香油塗身」,自然不被無盡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
所遵守
了﹗另外,大乘佛教的佛陀,似乎也和這兩位菩薩一樣,並
不忌諱弟子們所供養的香花、瓔珞等飾品﹔在大乘的經典當
中,佛陀接受弟子供養這些飾品的描寫,處處可見。例如,
《大般涅槃經》卷20,即曾描寫摩伽陀國的阿闍世王,供養
釋迦牟尼佛的情形﹕「爾時阿闍世王……即以種種寶幢、幡
蓋、香花、瓔珞、微妙伎樂,而供養(釋迦牟尼)佛。」(註8)
這段引文,再次證明大乘佛教對於花朵的觀點,確實不同於
部派佛教否定、排斥的態度。
三、蓮花在大乘經典中的地位
大乘佛教對於花朵所採取之寬容甚至讚賞的態度,還可
以從大乘經典當中有關連華的信仰看出來。其中,最典型的
例子,是《維摩經‧佛道品》對於蓮花的讚美﹕「譬如高原
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泥中,乃有眾生
,起佛法耳﹗」又說﹕「一切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
,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註9)這幾段經文意味著﹕只有在骯髒的淤泥當中(比喻
充滿的世間),才能開出芬芳的蓮花出來 (比喻成佛)。
相反地,若在清淨無穢的「高原陸地」 (比喻小乘佛教) 之
上,則無法開出像蓮花一樣美麗芬芳的花朵出來 (比譬只能
成阿羅漢、不能成佛)。換句話說,骯髒的淤泥,吊詭地(矛
盾地,paradoxically ), 正是蓮花開得美麗芬芳的不可或
缺的必要條件。像「泥中蓮」 這樣的吊詭 (paradox), 或
許正是後來類似「火中蓮」、「火中優曇花」這類詭詞 (
paradoxical phrases),一再不斷地出現在中國禪宗文獻當
中的原因吧(註10)﹗
只有在骯髒污穢當中才存有美麗芬芳的事物(蓮花),乃
至只有和苦痛當中才孕含聖潔和解脫,這種吊詭(矛盾)
,具有濃厚
的「悲劇」性,這是像《維摩經》這類的大乘經典,所共同
具有的觀點,做為一個學佛、修行中的菩薩,原本追求的乃
是清淨無穢的聖潔和解脫﹔但是為了救渡世間的苦難眾生,
菩薩必須學習作一個「吊詭」(矛盾)性也是「悲劇」性的人
物﹕犧牲清淨無穢的生活,拋開成聖成賢的欲念,和苦難的
世間眾生同苦難、同﹗否則他就不是菩薩、就無法解脫
成佛。和眾生同苦難、同,是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的原
因,也是菩薩不得不為的行為。既然是「不得不為」,那就
是一種「吊詭」,一種「悲劇」。所以,《大般涅槃經》卷
11,曾說﹕「菩薩摩訶薩應當……專心思惟五種之行。」而
「五種之行」當中的第五行則是「病行」,亦即示現和世間
苦難眾生一樣的特質﹕生病(註11)﹗
而《維摩經(卷中)‧問疾品》,也有類似的說法﹔「以
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維摩詰居士)病。」又說﹕「菩薩為眾
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又說﹕「菩薩於生死而
不捨。」(註12)這在在說明﹕想要做一個「無穢」的菩薩,
吊詭地也是悲劇地,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污穢」的菩薩﹗
《維摩經》裡的維摩居士,無疑地,是一個吊詭性、悲劇性
的人物﹔他不過是實踐菩薩不得不為之「病行」的一個例子
而已﹗
而蓮花,正好具備「出淤泥而不染」這種吊詭性、悲劇
性的菩薩德性,因此,蓮花成了大乘菩薩和佛陀 (完成了之
菩薩) 的象徵。大乘的菩薩和佛陀,少有不和蓮花相關聯的
﹔這些佛菩薩們,或坐或立於蓮花之上。現在,讓我們以《
(大方廣佛)華嚴經》為例,來證明這點﹕
《華嚴經》的經名當中,出現了「華嚴」兩字,那是以
花(華)作為裝飾的意思。許多文獻告訴我們,作為裝飾品的
花並不一定是指
蓮華。唐朝華嚴宗大師--澄觀,在其《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3當中,曾說﹕「依今梵本,云《摩訶毘佛略勃陀健拏
驃訶修多羅》,此云《大方廣佛雜華嚴飾經》。」又說﹕「
如《涅槃(經)》及《觀佛三昧經》,名此(《華嚴》)經為《
雜華經》﹔以萬行交雜,緣起集成故。」(註13)儘管如此,
《華嚴經》卻和蓮花之間,具有極為親密的關係。因為,該
經曾描寫釋迦牟尼佛的真身----「法身」,居住在一個名叫
「華藏(莊嚴)世界」的清淨國土之中﹔這一清淨的國土,長
滿了大蓮花,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就端坐在這朵大蓮花上。八
十卷本《華嚴經(卷8)‧華藏世界品》,曾對「華藏世界」
的形成原因及其狀況,作了詳細的描述﹕「此華藏世界海 (
「海」字形容其多), 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海微塵
數劫,修菩薩行時,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
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又說﹕「此華
藏世界海,有……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華,名種
種光明橤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又說﹕「此
華藏莊嚴世界海……一切香水流注其間。眾寶為林,妙華開
敷。 香草布地, 明珠間飾。種種香華,處處盈滿。……」
(註14)由此可見《華嚴經》乃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大
日如來,和蓮花之間的密切關係。
再如,屬於淨土系的《觀無量壽佛經》,透過十六個階
段,來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勝境。其中,第七觀是「花座想
」,《經》中作了這樣的描述﹕
欲觀彼 (阿彌陀 ) 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
蓮花想。 令其蓮花,一一葉,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
脈,猶如天畫。 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
令得見。( 註 15)
緊接著的第八觀則是「像想」,它是以阿彌陀佛 (無量
壽佛)
作為觀想的對象﹔《經》文描寫說﹕「想彼(阿彌陀) 佛者
,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 (
蓮) 華上。」另外,第十二觀是「普觀想」,修習者觀想自
己「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註16)。
另外,最後期的印度大乘佛教----密教,在其重要的經
典《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下文隨古師習慣,簡稱
為《大日經》),卷5,也說到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一位超
越一般身、口(語)、意乃至心(真實之心)的真身,稱為毘盧
遮那佛(或譯為大日如來、日光遍照如來)。而祂居住在胎藏
界(大悲界)「秘密漫荼羅」的「八葉蓮臺」之中﹕
方壇 (即胎藏界漫荼羅 ) 四門,四向通達,周旋界道
。 內現意生八葉大蓮華王,抽莖敷橤,綵絢端妙。其
中如來,一切世間最尊特身,超越身、語、意地 ( 乃
) 至於心地,逮得殊勝悅意之果。 (註 17)
從以上所舉的幾個例子看來,我們可以確定﹕大乘經典
所描寫的佛菩薩,大都或坐或立於蓮花之上。至於以各種蓮
花供佛,更是佛經當中常見的記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恐怕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儒童菩薩,以七莖青色蓮華
,供養定光佛(又譯錠光佛、燃燈佛)﹔定光佛因而為他授記
(預言)﹕未來將成佛,名叫釋迦牟尼(註1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華嚴經》當中的「華」,儘管
正如前文所說,指的是雜花,並不是蓮花﹔但是《妙法蓮華
經》中的「華」,卻明顯的是蓮花。隋朝三論宗大師----吉
藏,在他的《法華玄論》卷2當中,曾說﹕「具存梵本,應
云《薩達磨分陀利修多羅》。竺法護公翻為《正法華(經)》
,(鳩摩)羅什改『正』為『妙』,餘依舊
經」(註19)。引文說明了《妙法蓮華經》的經名原意。其中
,「薩達磨」 (sad-dharma), 譯為「正法」 (西晉‧竺法
護所譯) 或譯為「妙法」 (姚秦‧鳩摩羅什所譯), 實際上
是真實 (sat)之真理 (法,dharma)的意思。而「分陀利」(
pundarika),譯為「蓮華」,其實是眾多蓮花當中的一種。
吉藏,《法華玄論》卷2說﹕「白蓮華名分陀利。」又引僧
叡的<法華經序>,說﹕「華未敷,名屈摩羅﹔敷而將落,
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註20)這樣看來,分陀
利是指盛開著的白蓮花。《法華經》的經名,即是以盛開著
的白蓮花,來譬喻「正法」或「妙法」。
事實上,蓮花有許多品種。唐朝密宗大師----一行,在
其《大日經疏》----《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15當中,曾
說﹕
西方蓮花有多種﹕一者、缽頭摩。
〔原夾註﹕復有二種,一者赤色,即此間(中國)
蓮華也﹔二者白色,今此間有白蓮是也,非芬陀利。〕
(二者、)優缽羅。
〔原夾註﹕亦有赤、白二色﹔又有不赤白者,形
似泥盧缽羅。〕
(三者、)俱勿頭。
〔原夾註﹕有赤及青二種。又云俱勿頭,是蓮花
青色者。〕
(四者、)泥盧缽羅。
〔原夾註﹕此華從牛糞種生,極香,是文殊所執
者。目如青蓮華,亦是此也。……)
(五者、)分荼利迦。
〔原夾註﹕花可有百葉,葉葉相承,圓整可愛。
最外葉極白,漸向內,色漸微黃。乃至最在內者,與
萼色相近也。此花極香也。昔琉璃王害釋女時,大迦
葉於阿耨達池,取此花,裹八功德水灑之,諸女身心
得安樂,命終生天。因是投花於池,遂成種,至今猶
有之。花大可愛﹔徑一尺餘,尤可愛也。此《法花
(經)》所引申者是,是漫荼羅八葉者也。〕(註21)
引文中的原文部分和夾註部分,可能不是一人所寫﹔因
為夾註作「芬陀利」,而原文則作「分荼利迦」。然而,可
以肯定的是,引
文說到了幾件重要的事情﹕(1)在「西方」(西域,應指印度
),蓮花共有五種﹕缽頭摩、優缽羅、俱勿頭、泥盧缽羅、
分荼利迦(芬陀利)。每一種又細分為許多不同的品種。 (2)
分荼利迦(芬陀利),是白色微黃的蓮花。 (3)釋迦晚年,琉
璃王吞併釋迦的祖國,並且殺害釋迦族的女人(和男人)。傳
說分荼利迦,即是釋迦的大弟子----大迦葉尊者,為了拯救
這些女人,從深山裡的阿耨達池 (譯為無熱池、無熱惱池,
Anavatapta), 移植到印度平地的品種。(4)即《法花經》(
《妙法蓮華經》) 經名中的蓮華,指的就是五種蓮花中的分
荼利迦。 (5)《大日經》所說之「胎藏界漫荼羅」中的「八
葉蓮臺」,也是指分荼利迦。
分荼利迦或芬陀利,無疑地,就是前面吉藏大師所說的
分陀利﹔那是一種極香、白色、中心微黃,接近萼色的蓮花
。《妙法蓮華經》的經名,即是以這種白蓮花,來比喻真實
、美妙的佛教真理。
從以上種種實例,我們可以歸納成下面兩個重點﹕(1)
大乘佛教中的佛菩薩,往往或坐或立於蓮花之上﹔(2)大乘
佛教的經典,也有以蓮花為經名者(註22)。從這兩個重點,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大乘佛教確實和蓮花之間,具有極
為密切的關係。
四、蓮花信仰與婆羅門教
蓮花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今印度教)的聖潔之物﹔它和創
造宇宙的神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屬於婆羅門神祇----
韋紐 (Visnu) 信仰一派的《神獅黃金前奧義書》(Nrsimha-
purva-tapaniya Upanisad) 1.1,曾說﹕「確實,(起初)宇
宙只有水。生主(Prajapati)生於蓮葉之上。在祂的心(末那
,manas)中,欲念(kama)生起﹕『我要創造宇宙﹗』……」
又說﹕「於是,祂(生主)修習苦行。修習苦行之
後, 祂看見 (體悟) 了四八音節 (anustubh) 的咒王 (
mantraraja)。 由它,一切宇宙所有萬物,於是被創造了出
來。」(註23)在這兩段引文當中,我們看到了宇宙創造神--
--生主,由蓮花化生,然後唸誦「四八音節」的咒語,而創
造了宇宙萬物。
其次,在佛典當中,我們也不難讀到婆羅門教的宇宙創
造神,立於(生於)蓮花上面,而後創造宇宙萬物的記載。例
如,印度提婆菩薩所寫的《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
即說﹕「圍陀論師說﹕從那羅延天臍中,生大蓮華。從蓮華
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無命物。從梵天口中生婆羅
門,兩臂中生剎利, 兩髀中生毘舍, 從兩腳跟生首陀。」
(註24)引文中的「圍陀論師」,是研究、信仰婆羅門教經典
----《圍陀》(又譯《吠陀》,Veda)的宗教哲學上師。而「
那羅延天」(Narayana),也是古婆羅門教的天神,譯為「生
本」或「人生本」(創造人之根本)等﹔一般的佛教文獻則譯
為堅固力士、金剛力士等。《大日經疏》卷10,曾說﹕那羅
延天是毘紐天(韋紐,Visnu)的眾多名字當中的一個(註25)
。
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蓮花的信仰,確實
和婆羅門教有關。而大乘經典之所以特別重視蓮花,顯然受
到了婆羅門教創造神話的影響。隋朝天台宗高僧----智顗,
在其《妙法蓮華經玄義》卷7-下,曾列舉了古師對於「蓮華
」一詞的十六種不同的解釋﹔其中第二種解釋是﹕「蓮華能
生梵王,譬從緣生佛。」(註26)稍後的三論宗高僧----吉藏
,在其《法華玄論》卷2當中,也說﹕「大梵王,眾生之祖
,從此(蓮)華生﹔喻十方三世諸佛根本法身,由此《(法華)
經》有也。」(註27)引文中的「蓮華能生梵王」乃至「大梵
王……從此(蓮)華生」,顯然和古印度婆羅門教宇宙創造的
傳說有關。龍樹菩薩所寫的《大智度論》卷8,也曾說到這
個事實﹕
劫盡燒時, 一切皆空,眾生福德因緣力故,十方風至
,相對相觸,能持大水。 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
,名為韋紐。 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蓮花,其光大明
,如萬日俱照。 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
光明,名曰梵王。此梵天王,心 (臟 ) 生八子。八子
生天、 地、 人民。 …… (註 28)
引文中的韋紐(又譯毘紐,Visnu)和梵(天)王 (Brahma)
,都是婆羅門教的重要神祇。這則宇宙創造的神話,顯然和
前面所引《神獅黃金前奧義書》以及《外道小乘涅槃論》的
傳說,同樣出於古婆羅門教韋紐天的信仰系統(註29)。這則
神話說﹕從韋紐的肚臍生出了大蓮花,然後生起梵天﹔而梵
王則坐在這朵大蓮花上,和祂的八個兒子,共同創造了宇宙
萬物。
龍樹在重述婆羅門教的這則神話之後,緊接著說﹕「是
梵王坐蓮華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於寶華上結跏趺坐。」
(註30)這段引文,證實了前引《妙法蓮華經玄義》和《法華
玄論》,對於「蓮華」一詞之第二種解釋的可靠性。龍樹的
意思是﹕佛教雖然反對婆羅門教,但是,卻為了「隨(順)世
俗」,因此諸佛也學習梵王,坐在蓮花座上。由此可見,大
乘佛教對於蓮花的信仰,確實和婆羅門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五、從聖潔到世俗
佛教的經論當中,對於蓮花之德性的描寫,大約可以分
成三方面﹕(一)「出淤泥而不染」﹔(二)美善、聖潔﹔(三)
無量功德的積聚。三者之中,第(一)我們已在前面討論甚多
,不再贅言。三者之中,第(二)強調蓮花的「不染」面,其
實是自然而容易了解的。所以,印度的世親菩薩,在其《攝
大乘論釋》卷15當中,也曾從這個觀點,說明蓮花的四
種德性﹕ 「又蓮花有四德﹕ 一、香﹔二、淨﹔三、柔軟﹔
四、可愛。 譬法界真如總有四德﹕ 謂常、樂、我、淨。」
(註31)這是以蓮花的芳香、清淨、柔軟和可愛等四種性質,
來比喻宇宙最高真理----「法界真如」,所本有的常(永恒)
、(妙)樂、我(自在)、(清)淨等四種德性。
而第(三)的積聚無量功德,無著菩薩所寫的《攝大乘論
》曾說﹕「無量功德聚所莊嚴,大蓮花王為依止。」世親的
註解----《攝大乘論釋》卷15,則解釋說﹕「此 (蓮) 花為
無量色相功德聚所莊嚴,能為一切法作依止﹔譬法界真如為
無量出世功德聚所莊嚴, 此法界真如能為淨土作依止。」
(註32)兩段引文的意思是﹕就像蓮花具有無窮多的美麗顏色
----色相,可以變化出各種顏色的事物(法)一樣﹔「法界真
如」也具有無窮多的功德,可以作為諸佛所居住之「淨土」
的基礎。
以上所說三種有關蓮花的意義,儘管照顧到「出淤泥」
的一面,但是,卻多多少少偏向蓮花「超出」淤泥之「不染
」的聖潔面向,忽略了「出自」淤泥之「染」的世俗面向。
也就是說,「出淤泥」一詞,可以了解作「長出於淤泥」﹔
這是強調它世俗的「染」面向。但也可以了解作「超出於淤
泥」﹔這是強調它聖潔的「不染」面向。而上面有關蓮花的
三種意義,無疑地,偏向「不染」之聖潔面向的說明,卻或
多或少忽略了「染」的世俗面向。
聖潔(regular)和世俗(secular),向來是宗教信仰的吊
詭和矛盾。如果不走向出世的聖潔之路,如何可能成聖成賢
﹖就像蓮花如果不「超出」淤泥,而留在淤泥當中,如何可
能開出美麗、芬芳的花朵出來﹖但是,如果一味地遁入山林
、逃避世俗,又如何發揮大慈大悲之心,來普渡眾生﹗就像
蓮花,如果不是生長在淤泥當中,而是長在
乾淨無穢的「高原陸地」,那麼,蓮花攝取不到足夠的養分
,也一樣無法開出美麗、芬芳的花朵出來﹗
聖潔和世俗,在部派佛教(小乘佛教)看來,顯然是一對
相互對立、衝突的概念﹔然而,就大乘佛教的哲理來說,這
兩個看似吊詭、矛盾的概念,卻可以巧妙地結合,而無矛盾
可言。就(大、小乘)佛教來說,聖潔的最高境界是涅槃﹔而
世俗即是未解脫的眾生,所生活的世間。聖潔的涅槃和世俗
的世間,是否像部派佛教所說的那樣,必然對立、衝突呢﹖
對於這個問題,代表大乘佛教立場的龍樹菩薩,在他的另一
部巨著----《中論》卷 4當中,回答得相當堅定﹕「涅槃與
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註33)
就蓮花來說,它象徵出淤泥而不染的德性,這正是聖潔
和世俗相即為一的最佳典範。隋朝天台宗大師----智顗,在
其《妙法蓮華經玄義》卷 7 下,曾依據印度菩薩----世親(
婆藪槃豆)所寫的《法華論》(全名《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說到「蓮華」一詞共有兩種意思﹔這兩種意思,把蓮華
的德性顯露無遺﹗它們是﹕
(1) 「出水義」,「不可盡出離小乘泥濁水故」﹔
(2) 「華開」義,「眾生於大乘中,心怯弱,不能生
信,故開示如來淨妙法身,令生信心故。」(註34)
智顗(或世親)的意思是﹕做為一個修習大乘佛法的菩薩
,不可以為了自己的解脫成佛,因而捨棄那些修習小乘佛法
的眾生(以上出水義)。相反地,要去教化他們,告訴這些小
乘信徒,他們所修的法門是「權」(權宜)、是「麤」(粗糙)
,而不是「實」(真實)、不是「妙」(美妙)﹔並把是「(美)
妙」、是「(真)實」的大乘佛法----「如來淨妙法身」,清
楚地「開(顯)」出來,讓這些小乘行者了解(以上華開義)。
這即是智顗所常說的「開權顯實」、「開麤
(粗)顯妙」。
事實上,當天台宗「佛不斷性惡」的理論圓熟之後,不
但「開權顯實」、「開麤顯妙」的說法,獲得進一步的開展
,而且即聖潔而世俗、即涅槃而世間,甚至,即佛道而魔道
等「相即不二」的說法,也獲得了發展空間﹔而蓮花即「不
染」而「染」之吊詭的、悲劇的德性,也因而得以更進一步
的開發。
天台「佛不斷性惡」的理論,發端於智顗大師的《觀音
玄義》一書(註35),卻圓熟於宋代的知禮大師。宋‧宗曉,
《四明尊者教行錄》卷5,曾收錄了一篇知禮回答楊文公(楊
億) 的書信----<楊文公三問并法智答>,其中曾有這樣的
幾句﹕「佛之與魔相去幾何﹖邪之與正有何欠剩﹖良由本理
具佛魔性, 不二而一,二而不一,隨緣發現, 成佛成魔。
……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故得云﹕魔外無佛,佛
外無魔。……若然者,《梵網(經)》、《法華(經)》真實魔
王所說,更何所疑﹗以魔王與覺者,一體異名。……今云魔
王所說者,非獨不異佛說,而能深顯圓宗。」(註36)知禮(
法智) 大師「佛魔一體」、「魔說即佛說」的說法,固然是
驚人之論﹔然而,這畢竟是由即聖潔而世俗、即「不染」而
「染」之「佛不斷性惡」說,所必然推論出來的結果。
天台宗是以深奧、晦澀的哲理見稱,並不是一般的佛教
信徒所能接受。能夠把天台宗這種即聖潔而世俗的「佛魔一
體」說,從深奧、晦澀的抽象哲理,化入搬柴、運水等實際
生活當中的,莫過於禪宗。當中國禪發展到「觸類是道」、
「平常心是道」的時候,即聖潔而世俗、即「不染」而「染
」,乃至「佛魔一體」的蓮花德性,才真正發揮到了極緻。
六、從「平常心是道」看蓮花
中國禪宗,一開頭就顯現出是一個喜歡花的佛教宗派﹔
從第一代祖師菩提達摩,到第五代祖師弘忍之間,每一代祖
師的傳法詩偈,都和花有關。例如,菩提達摩傳法給第二代
祖師慧可的時候,曾說﹕「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
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註37)
雖然五祖傳給六祖惠能的時候,不再宣唱有關花的詩偈
,但是,六祖之後,特別是宋、明兩代「文人禪」遍行全中
國之後,與花有關的禪門「公案」,則多得不可勝數。這在
其他的佛教宗派,是少見的現象,值得深入探究。
禪師們所提到的花朵,大都沒有指出名稱﹔例如,當有
人向大龍智洪禪師請教「什麼是堅固不變的法身﹖」的時候
,智洪禪師回答說﹕「山花開似錦,澗水碧如藍﹗」(註38)
但是,明白指出花名的也不少﹔例如,靈雲志勤禪師看見桃
花而悟道,並且唱出下面的名句﹕「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
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註39)
這則有關桃花的公案,更成為後來許多禪師拿來教導弟子的
教材(註40)
然而,在所有這些和花有關的禪門公案當中,最有名而
且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拈華微笑」。這是一則記載於《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中的禪門公案,該經<拈華品>說
﹕
爾時, 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廣,以三千大千世
界成就之根,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奉之上 ( 釋迦
牟尼 ) 佛……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
無言,但拈蓮華,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 時,大
眾皆止默然。 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華示眾佛
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佛即告言
「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
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
第一義諦, 今方付屬摩訶迦葉﹗」 言已, 默然。
(註41)
引文中說到﹕宇宙的創造神----大梵天王方廣,以一朵
金蓮花,供奉釋迦牟尼佛﹔釋迦把蓮花拿在手上,全場所有
的弟子都不了解釋迦的真意,只有大弟子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釋迦看到迦葉微笑,於是開口說﹕我已經把最高真理……
「正法眼藏」,傳給了迦葉尊者﹗
在這則名叫「拈華微笑」的禪門著名公案當中,由於蓮
花被當作最高真理……「正法眼藏」的象徵,因此,仍然不
離傳統經論,對於蓮華聖潔、不染這個面向的了解。但是,
隨著「觸類是道」乃至「平常心是道」這種思想,在唐、宋
二代之後的禪門流行起來,蓮花即聖潔而世俗、即「超出於
」淤泥而「長出於」淤泥的「吊詭」(矛盾)乃至「悲劇」的
德性(詳前文),才被完全開展出來。
什麼是「觸類是道」呢﹖意思是﹕我們身體所接觸到的
萬類,都是真理----「道」。什麼是「平常心是道」呢﹖意
思是﹕由於萬類都是「道」,因此,不必刻意去修「道」﹔
只用平常的心情,生活(吃飯、睡覺、搬柴、運水等),看待
萬類,就是修「道」(註42)。
既然「觸類是道」、「平常心是道」,那麼﹕蓮花是「
道」(正法眼藏),桃花同樣也是「道」﹔「開似錦」的「山
花」是「道」(堅固法身),「碧如藍」的「澗水」也是「道
」﹗(迦葉尊者)看見釋迦手拈蓮花,固然可以開悟、得「道
」(正法眼藏、堅固法身),(靈雲禪師和智洪禪師)看到桃花
、山花或澗水,同樣也可以開悟、得「道」﹗這樣一來,污
穢的、世俗的事物,沒有一樣不是「道」,也沒有一樣不可
以使我們開悟,得「道」﹔聖潔與世俗、世間與涅槃
乃至「超出於」淤泥與「長出於」淤泥的蓮花,也因而得以
完全融合為一了。
像這種「觸類是道」、「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往往具
體而微地表現在馬祖道一禪師之後的禪門公案之中﹔下面是
一個實際的例子﹕
有弟子請教住在夾山的善會禪師﹕
「什麼是夾山的境界(象徵最高真理)﹖」
善會禪師回答﹕
「猿抱子歸青障裡,鳥銜花落碧巖前﹗」(註43)
弟子的問題是﹕「什麼是最高真理----道﹖」而善會的
回答,則顯然是﹕「抱著小猿猴的母猿,回到了青障裡,就
是最高真理----道﹗口銜花朵的野鳥,飛落在碧巖之前,就
是最高真理----道﹗」因為「觸類是道」、「平常心是道」
呀﹗
然而,和蓮花有關,而且足以顯現「觸類是道」、「平
常心是道」之思想,因而能夠突顯蓮花「長出於」淤泥之「
染」的面向的,應該是下面的例子﹕
五祖法演禪師曾一個字一個字地,禮拜《蓮經》 (《法
華經》) 裡面的字。當他禮拜到「屎」字的時候(註44),心
裡突然起了疑惑﹔因此,來到一位前輩的面前請教﹕
「請問﹕為什麼連『屎』字也是法寶呢﹖」
前輩聽了他的問題之後,向他建議﹕
「你的因緣在南方,你到南方去參學吧﹗」
於是,法演禪師輾轉來到了白雲守端禪師這裡參學。白
雲守端指示他參究雲居道膺禪師有關「世尊有密語,迦葉不
覆藏」的公案(詳下)﹔但是,參究許久,法演並沒有因此而
開悟。
一日,當法演一邊從走廊走向法堂,一邊正在用心參究
這則公案
的時候,突然疑情頓消----法演禪師大徹大悟了(註45)﹗
法演禪師悟到了什麼道理呢﹖悟到了最污穢、骯髒的「
屎」字,也是法寶(寶貴的真理),悟到了「世尊有密語,迦
葉不覆藏」這則公案當中,所隱藏著的道理。然而,什麼是
雲居道膺禪師的「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公案呢﹖還有
,為什麼那麼平常、那麼污穢的「屎」字,也是法寶呢﹖下
面的另一則公案,或許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弟子問雲居道膺禪師﹕
「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請問﹕什麼是世尊的密
語﹖」
道膺禪師於是大聲叫這個徒弟的名字,然後說﹕
「你懂了嗎﹖」
「不懂﹗」徒弟老實回答。
「如果不懂,那就是『世尊有密語』……」道膺說﹕
「反過來,如果你懂、那就是『迦葉不覆藏』﹗」(註46)
在這則公案當中,「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兩句,
顯然是指「拈華微笑」的公案。世尊……釋迦牟尼佛默然不
語地手拈蓮花,而迦葉尊者卻破顏微笑,把世尊借由手上的
蓮花,傳給迦葉尊者的「密語」,全都洩漏出去了﹗
現在的問題是﹕被迦葉尊者洩漏出去的「密語」是什麼
呢﹖雲居的回答是﹕如果你不懂,那麼對你來講就是「密語
」﹔如果你懂,那麼,它就不是「密語」,因此也就「不 (
必)覆藏」了。
雲居禪師的回答雖然深富「禪機」,卻不易了解。我們
心裡還是有個疑團﹕被迦葉尊者洩漏出去的「密語」是什麼
﹖在哪裏呢﹖對於這個疑團,有位足庵鑒禪師,曾以一首詩
歌,作了回答﹕
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
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註47)
足庵禪師的回答顯然是﹕「世尊所傳下,卻被迦葉尊者
所洩漏的「密語」,就在下了一夜的落花雨之中﹗就在流遍
全城的流水之中﹗」
其實,由於「觸類是道」,由於即聖潔而世俗、即涅槃
而世間,因此,在拈花、微笑當中,世尊傳給迦葉尊者的神
聖「密語」,又何嘗不就是「屎」這個字,甚至「屎」這一
物呢﹗
注解
(註 1) 詳見《大正藏》卷23,頁496,下~497,上。
(註 2) 詳見前書,頁496,中。另外,在家白衣所守的這
八戒,有時稱為八支齋、八齋戒、八關齋戒,八分
戒等。八戒的開合,經論當中討論甚多,也各有不
同的說法。這些討論和說法,由於和本文主題無關
,因此不再贅言。
(註 3) 詳見《大正藏》卷14,頁547,下。
(註 4)詳見前書,卷29,頁75,中。另外,《大智度論》
卷13,在解釋在家白衣所受的八戒時,曾說﹕持守
八戒,是為了避免惡鬼、凶衰的侵擾。 (詳見《大
正藏》卷25,頁160,上。)
(註 5)例如、隋‧吉藏的《三論玄義》,即說﹕劉宋時代
,道場寺的慧觀法師,曾把一切經典區分為頓教和
漸教兩類﹔而在漸教當中,又依照釋迦牟尼佛宣說
時間的先後次序,細分為「五時」,其中的第三時
是﹕「《淨名》(即《維摩經》)、《思益》讚揚菩
薩、抑挫聲聞,謂抑揚教。」 (詳見《大正藏》卷
45,頁5,中。)
(註 6) 詳見《大正藏》卷14,頁547,下~548,上。
(註 7) 詳見前書,卷9,頁57,中~下。
(註 8) 引見前書,卷12,頁484,下。
(註 9) 引見前書,卷14,頁549,中。
(註 10)例如,《續指月錄》卷17,曾收錄了鳳陽正宗悟上
座的一首詩偈﹕「此宗須信有真悟,莫學諸方平實
禪﹔異日寒灰親爆出,紅爐又放一枝蓮﹗」 (引見
《卍續藏經》冊143,頁494,d。) 再如,同書,
卷 3,也收錄了詷原祖泉禪師的一首詩歌﹕「父母
分明非我親,祖師肝膽向人傾﹔直下若能親薦得,
優曇花發火中春﹗」(引見前書,頁415,d。)其中
,優曇花傳說是千年才開一次的花朵。
(註 11) 詳見《大正藏》卷12,頁432,上。另外,五行中
的前四行是﹕聖行、梵行、天行和嬰(兒)行。
488頁
(註 12) 引見《大正藏》卷14,頁544,中。
(註 13) 詳見前書,卷35,頁524,中。
(註 14) 引見前書,卷10,頁39,上~下。
(註 15) 引見前書,卷12,頁342,下。
(註 16) 以上詳見前書,卷12,頁343,上~344,中。
(註 17) 引見前書, 卷18,頁36,下。引文一開頭的「方
壇」,亦即漫荼羅 (又譯曼荼羅,mandala),字面
的意思是地區、範圍、國界,或引伸為組織、社會
、集團。胎藏界秘密漫荼羅,是毘盧遮那佛所居住
的地方,所以稱為漫荼羅。至於「胎藏界」一詞,
是指﹕眾生本來具有像毘盧遮那佛一樣的大悲德性
,就像母親的肚子懷著胎兒 (比喻大悲等德性) 一
樣。因此,胎藏界漫荼羅,其實是毘盧遮那佛,開
發其大悲等本具的德性,而後顯發出來的解脫境界
。而這一境界,其實也是每一個未成佛的眾生,所
本具的﹔只要像毘盧遮那佛那樣,加以開發,即可
顯現出來。
(註 18) 詳見《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大正藏》卷3,
頁472,下~473,上。
(註 19) 引見《大正藏》卷34,頁371,下。
(註 20) 詳見前書,頁378,中。
(註 21) 引見前書,卷39,頁734,上。
(註 22)以蓮花作為經名的例子,除了《法華經》之外,還
有北涼‧曇無讖所譯的十卷本《悲華經》。這部經
的另一譯本,是失譯的八卷本《大乘悲分陀利經》
。從後者的經名出現「分陀利」三字,即可肯定它
和 (白) 蓮花有關。事實上,這兩部經都在描寫一
個名叫「蓮華」的淨土,淨土住著一位名叫「蓮華
尊」 (《悲華經》所譯) 或「蓮華上」 (《大乘分
陀利經》所譯) 的佛陀﹔例如,《悲華經》卷1 說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有佛世界,名曰蓮
華。』 (引見《大正藏》卷3,頁167,下。) 而《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1,也有相同的描寫。(詳見前
書,頁234,中。)
489頁
(註 23) 譯自﹕Paul Deussen, Sixty Upanisads of the
Veda ,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art II,
p. 813。
(註 24) 引見《大正藏》卷32,頁157,上。
(註 25) 唐‧一行,《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又名《大日
經疏》) 卷10,曾說﹕「次,毘紐天有眾多別名,
即是那羅延天別名也,是佛化身。」 (引見《大正
藏》卷39,頁683,下~684,上。)
(註 26) 引見《大正藏》卷33,頁772,上。
(註 27) 引見前書,卷34,頁378,下。
(註 28) 引見前書,卷25,頁116,上。
(註 29) 古印度有關宇宙創造的信仰, 共有兩大系統﹕一
是本文所討論的韋紐信仰系統。在《梨俱吠陀》 (
Rg-veda)當中,韋紐是太陽神。因此,這是屬於太
陽神的信仰體系。另一則是由雷霆神----樓達羅 (
Rudra) 和火神----阿祇尼 (Agni),所轉化而來的
濕婆神 (Siva)信仰﹔大自在天(又譯摩醯首羅天,
Mahesvara) 等天神的信仰,也是屬於這一體系。(
參見徐梵澄,《五十奧義書》,臺北﹕中國瑜伽出
版社,1986,頁995。)
(註 30) 引見《大正藏》卷25,頁116,上。
(註 31) 引見前書,卷31,頁264,上。
(註 32) 以上皆見前書。
(註 33) 引見前書,卷30,頁36,上。
(註 34) 詳見前書,卷33,頁772,中~下。
(註 35)智顗,《觀音玄義》卷上,曾說﹕「佛斷修惡盡,
但性惡在。」 (引見《大正藏》卷 34,頁882,下
。) 其中,「修惡」是指後天學得的惡行,因此可
以靠後天的修行,而加以斷除。而「性惡」則是本
性之惡,永遠無法斷除。佛利用這種本性之惡,留
在世間,甚至下到最苦難的地獄,去救渡眾生。所
以,智顗接著說﹕「佛不斷性惡,機緣所激,慈力
所熏,入阿鼻,同一切惡事,化眾生。」 (引見前
書,頁883,上。)
490頁
(註 36) 引見《大正藏》卷46,頁900,中~下。
(註 37) 《指月錄》卷 4﹔引見《卍續藏經》冊143,頁42
,d。
(註 38) 《指月錄》卷21﹔引見前書,頁238,c。
(註 39) 《指月錄》卷13﹔引見前書,頁146,c。
(註 40)例如,當鹿門覺禪師參訪長翁淨禪師時,恰好遇上
長翁淨禪師正以靈雲志勤禪師的桃花公案,教導弟
子。長翁淨禪師並且還唱了一首詩歌﹕「一
參考資料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AN/an008_18.htm
相關詞:寶騰蓮花,
蓮花跑車,
蓮花季,
蓮花 荷花,
折蓮花,
蓮花圖片,
舌燦蓮花,
蓮花折法,
蓮花效應,
蓮花香片
[ 快速連結 ]其它回答( 8 ) | 意見( 5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複製的資料再加以整理,會更完美的.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普通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一對一家教 學英文超自在
不背單字的戰勝多益字彙法
免費下載英文實用教材
if(window.yzq_d==null)window.yzq_d=new Object(); window.yzq_d['6cPvpsorwuY-']='&U=13e2lr5bh%2fN%3d6cPvpsorwuY-%2fC%3d825089.15371878.14998546.14689091%2fD%3dM1%2fB%3d6809530%2fV%3d1';
超方便!吃喝玩樂一次搞定
旅遊住宿所有資訊一應俱全
什麼!找裝潢廠商這麼簡單
if(window.yzq_d==null)window.yzq_d=new Object(); window.yzq_d['6sPvpsorwuY-']='&U=13evuai8t%2fN%3d6sPvpsorwuY-%2fC%3d777266.15381392.15006436.14689094%2fD%3dM2%2fB%3d6808202%2fV%3d1';
相關問答
[ 其他 ]
被取名叫蓮花的車子
[ 廠牌 ]
請問蓮花是什麼車呢?
[ 賽車資訊 ]
車牌名稱叫蓮花?20點
[ 道教 ]
摺紙蓮花的張數 . 與分別 ~ 贈20點 !!
[ 設計 ]
彩色蓮花意思跟折法
[ 台灣 ]
可以觀賞蓮花的地方有那些?
更多
其他回答(8)
意見(5)
相關評論(0)
001
回答者:
呆呆ㄟ禿驢(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4:58:08
[ 檢舉 ]
大概......
因為.....
觀音座就是蓮花吧>"<
參考資料: 猜的XD
002
回答者:
摔角林(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4:58:58
[ 檢舉 ]
相傳
佛陀是從蓮花中出生的
所以就把蓮花當作佛教的代表
003
回答者:
~~小天雲~~(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4:59:59
[ 檢舉 ]
因為『觀世音菩薩』阿!! 有看過電視的連戲劇吧?裡面的菩薩不都是每次出現身旁都會有一些蓮花嗎?所以由此可知,蓮花跟佛教有很大的關係。
參考資料: 電視上
004
回答者:
沒 姓 沒 名(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5:00:52
[ 檢舉 ]
因為"出淤泥而不染"
"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代表了他的神聖!!
參考資料: 國中國文課本
005
回答者:
░░夜貓™░░(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5:01:25
[ 檢舉 ]
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477/477_15.html
這個網站有詳細的解釋~^^
006
回答者:
心願(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5:53:56
[ 檢舉 ]
因為"出淤泥而不染"
代表著白潔
佛的座墊不是都是蓮嗎
參考資料: 自行提供
007
回答者:
毛 球(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1 18:20:21
[ 檢舉 ]
因為"出淤泥而不染"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代表了他的神聖!
參考資料: 自己
008
回答者:
阿建(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01-22 13:57:13
[ 檢舉 ]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們
皆由【蓮花】中出生
有九九81階,超越九品之上則為金品。
(普遍大眾只說上中下品各3階)
有一迴向文:(迴向往生西方極樂)"種因"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1
001
意見者:
理性的我(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05-01-21 19:22:11
[ 檢舉 ]
釋迦佛出世時 腳踩蓮花
002
意見者:
888(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06-05-19 23:43:51
[ 檢舉 ]
高雄縣六龜鄉的寶來
有溫泉可以泡湯
還可以在荖濃溪泛舟
寶來風景漂亮
是休閒的好去處
妙通寺也在寶來
廣欽老和尚預言妙通寺:
此三寶福地也,必成就為一座十方叢林,將有百數名無量勝福之女眾弟子來此出家修行,並將度化甚多在家弟子於此皈依三寶,共同成就無上佛道.
蓮因寺懺公男齋開示
提到三位善根善知識
慧山法師 果清律師 傳聞法師(妙通寺住持)
廣欽老和尚稱讚妙通寺傳聞法師
★正月初四早晨,喚弟子傳聞及大眾佇立於殿外曬太陽,隨即又囑傳聞師於身旁坐下,並謂:「你可以了,他們(指大眾)還沒有。」
003
意見者:
冰角(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06-08-02 04:21:49
[ 檢舉 ]
蓮花如此潔淨美麗卻生於垢土之中,佛教以此闡述世間顛倒與相對吧!我想。
004
意見者:
洲洲(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06-08-22 17:06:15
[ 檢舉 ]
蓮華,即蓮花之意.
為世上唯一一種花與果同時並存的植物.取其因果俱實之意.
佛說法從「因」說到「果」
「因」: 要怎麼做才能成佛?
「果」: 成佛的世界為何?
講到最後倒數第二部經典─「妙法蓮華經」講出「因果俱實」的法理─「眾生即佛」
佛道即因果俱實.
「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
「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005
意見者:
小貞gil(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08-05-06 11:23:15
[ 檢舉 ]
釋迦佛出世時 腳踩蓮花
觀世音菩薩的底座ㄝ是蓮花
1
發表意見
發表意見
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取消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var yad_pos = "LREC", yad_url = new Array(), yad_w = "300", yad_h = "250", yad_wmode = "opaque", yad_time = "1356816371987723", yad_ver = 8, yad_allowscript = "never"; yad_url[0]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0/id=flash_click1/SIG=120tenopo/*https://anz.tw/zh/online-event/ACQ/index.jsp?campaigncode=5103"; yad_url[2]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1/id=flash_click2/*"; yad_url[3]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2/id=flash_click3/*"; yad_url[4]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3/id=flash_click4/*"; yad_url[5]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4/id=flash_click5/*"; yad_url[6]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5/id=flash_click6/*"; var yad_swf = "http://l.yimg.com/f/a/tw/carol/843234_112812_300x250_b.swf"; var yad_aurl = "http://global.ard.yahoo.com/SIG=15tj0bcqb/M=843234.15240047.14993275.2239969/D=tw_kknowle/S=396540323:LREC/Y=KIMO/EXP=1356823571/L=NebpHTExNi4JMbg_UNfCAQGnMTExLlDfX_P_5Kvo/B=58PvpsorwuY-/J=1356816371987723/K=FxdIBDZ5tGmYt5pi9Wysrw/A=6798103/R=6/id=altimg/SIG=120tenopo/*https://anz.tw/zh/online-event/ACQ/index.jsp?campaigncode=5103"; var yad_aimg = "http://l.yimg.com/f/a/tw/carol/843234_112812_300x250_b.gif"; (typeof(yad_flash_lib_loaded_090213) === 'undefined' || !yad_flash_lib_loaded_090213) ? document.write('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2102704
公告版位
- Dec 30 Sun 2012 05:26
蓮花為什麼常代表佛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